分享日记|文化小宝库:古代是如何闹洞房的 古代闹洞房的礼仪……
古代男女结婚,就会有亲朋闹洞房来缓解新婚男女的尴尬,而这一风俗也一直被传承到了现在,那么古代闹洞房的礼仪有哪些呢?古人又是如何闹洞房的?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。
闹洞房的由来
洞房的称谓十分古老,据说源于原始社会的洞穴时代。后又叫帐房,现多称新房,但如今许多乡村仍沿袭洞房之说。但闹洞房的说法直到先秦时期才出现的。只不过当时婚礼十分淳朴、肃穆。孔子在《礼记·曾子问》中描述当时闹洞房的情景时说:“嫁女之家,三日不息烛,思相离也;娶归之家,三日不举乐,思嗣亲也。”这反映了先秦婚礼没有喧嚷纷闹大操大办的场面,有的只是淳朴的风尚,即便是有人闹洞房,恐怕也只能小闹一下。
说起来,闹洞房作为新婚一道重要“程序”,全过程包括“闹房”、“熏房”、“听房”三部曲,而闹房无疑是重头戏。在现代社会中,尤其是乡间村里,闹洞房更是司空见惯。但是,闹洞房都是要新人拜堂之后开始的,新人拜堂时,还是要讲究婚礼仪式的。
拜堂和入洞房
拜堂也称“拜天地”,又称拜高堂、拜花堂。古时候举行婚礼时,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后,复拜祖先及男方父母、尊长的仪式。也有将拜天地、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对拜都统称为拜堂。唐朝时,新婚之妇见舅姑,俗名拜堂。北宋时,新婚日先拜家庙,行合卺礼。至南宋,新婚夫妇牵巾到中堂先揭新娘盖头,然后“参拜堂,次诸家神及家庙,行参诸亲之礼”。元明清三朝一般在迎娶进门就要拜堂。
古代新人拜堂时,迎娶的人家要在家堂前置香烛,陈祖先牌位或遗像。摆上粮斗,内装五谷杂粮、花生、红枣等,上面帖双喜字。拜堂前,燃烛焚香、鸣爆竹奏乐,然后礼生育唱,新郎新娘就位跪拜,一拜天地,二拜父母,三夫妻对拜。交拜后这对新人就被送入洞房。然后,闹洞房就开始了。
————
✅生活小常识|✅生活小窍门|✅健康小常识|✅生活小妙招✅情感口述故事
本文标题:
文章链接:love.fxplus.cn
文章来源:分享日记
友情链接:✅女娲导航 ✅恋爱之书 ✅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✅健康杂志 ✅分享笔记 ✅健康社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