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日记|文化小宝库:唐代性自由背后的女子性愁苦……
性自由和贞操观是性问题上方向相反的两个极端。贞操观应该说是阶级社会对女子的压迫,因为女子是男子的私有财产,不能让别人染指;同时为了确保财产能传至出自自己血统的子女手中,所以严格要求妻子的贞洁。而对男子来说,是从来不讲什么贞操的。
决不能认为唐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已很自由、幸福了。唐代社会在这方面存在两重性,一是性自由度比较大,二是毕竟还存在男权社会对女子的压迫。
唐诗中曾出现大量写弃妇的篇章,为弃妇洒一掬同情之泪。例如李白《去妇词》:“古来有弃妇,弃妇有归处。今日妾辞君,辞君遣何去,本家零落尽,恸哭来时路。”杜甫《佳人》云:“夫婿轻薄儿,新人美如玉……但见新人笑,那闻旧人哭。”白居易《母别子》云:“关西骠骑大将军,去年破虏新策勋,敕赐金钱二百万,洛阳迎得如花人,新人迎来旧人哭,掌上莲花眼中刺,迎新弃旧未足悲,悲在君家留两儿。”
此外,夫死妻守节的事也有不少。这说明唐人也并非无礼教、贞节观念,只是不如后世那么严酷罢了。对此,白居易写过一首《妇人苦》的长诗:
蝉鬓加意梳,蛾眉用心扫;
几度晓妆成,君看不言好。
妾身重同穴,君意轻偕老;
惆怅去年来,心知未能道。
今朝一开口,语少意何深;
愿引他时事,移君此日心。
人言夫妇亲,义合如一身,
及至生死际,何曾苦乐均。
妇人一丧夫,终身守孤孑;
有如林中竹,忽被风吹折,
一折不重生,枯身犹抱节。
男儿若伤妇,能不暂伤情;
应似门前柳,逢春易发荣,
风吹一杖析,还有一枝生。
为君委曲言,愿君再三听,
————
✅生活小常识|✅生活小窍门|✅健康小常识|✅生活小妙招✅情感口述故事
本文标题:
文章链接:love.fxplus.cn
文章来源:分享日记
友情链接:✅女娲导航 ✅恋爱之书 ✅健康笔记 商务笔记 ✅健康杂志 ✅分享笔记 ✅健康社区